/资讯中心/趋势研究/向晖飞:互联网金融下一个风口在哪?

向晖飞:互联网金融下一个风口在哪?

发布时间:2016-04-15 分类:趋势研究

2015 年底时感叹P2P十年生死两茫茫,再回想自己2006年进入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2009年离开,2014年又重回,互联网金融行业一度成为投资者的宠儿,一度走上风口浪尖。但自从去年P2P征求意见稿出台、股市从牛转熊、E租宝、大大集团等事件之后,明显感觉到资本市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热度立减,整个P2P行业面临洗牌,但实际互联网金融行业远远不止于P2P,实际互联网金融依然大有可为,那到底还有哪些风口呢?

笔者认为目前P2P被过度妖魔化,而实际上互联网金融领域还有很多机会值得我们关注:

1.不良资产通过互联网众包模式进行处置

随之经济下行压力的持续加大,无论是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典当、担保等机构都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资产,而这些不良资产中的多数资产并非不能处置变现。其中部分资产是房产、土地等抵押类资产,这类资产在处置时需要有充足的现金流并需要较长时间;其中部分资产是无抵押信贷类资产,这类资产多数金额小靠电话催收,很容易找不到借款人;还有部分资产有好的流动性,是因为放贷机构跟催不到位或者处置不专业等造成。

针对抵押类或者需要专业机构处置的不良资产,搭建不良资产处置的互联网众包平台,可以吸引资产方发布资产;撮合资产方与处置方达成交易(包括催收服务公司、咨询管理服务公司、有清收服务的律师事务所等),同时在处置过程中需要的现金流平台可以设计一个不良资产质押的浮动收益产品通过众筹的模式来帮助募集资金,资产处置了之后投资人得到本金与收益,这样不良资产处置平台可以形成一个B2B2C的闭环。针对无抵押信贷资产,可以建立曝光平台,资产方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结合大数据征信的概念,让更多的C成为催收人,帮助回款,也能搜集更多的信贷黑名单数据源。当然,还有更多的模式可以尝试,笔者认可在经济下行周期尤其可预期经济有回暖的趋势时,做不良资产处置绝对是一个风口。

2.相互保险+互联网

相互保险是当今世界保险市场上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主要指具有同质风险保障需求的单位或个人,以互相帮助为目的,通过订立合同成为会员,并缴纳保费形成基金,实行“共享收益,共摊风险”,由这个基金对合同约定的事故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等条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活动。相互保险主要有相互保险社、保险合作社、交互保险社和相互保险公司四种形式。相互保险起源于18世纪,早于股份制保险,且较于股份制保险有一定价格优势,相互保险可以不用像市场上商业保险去精准定价,可以后定价。据2013年数据统计,在美国有2100多家相互保险机构,保费占比36.3%,日本规模最大的前三家寿险公司都是相互保险,保费占比45.3%,法国为46.3%,德国为43.3%,而我国仅0.3%,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保险产品是特别需要与场景结合的,相互保险需要找到共同风险的群体才能设计产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寻找共同风险的群体与场景的成本可以急速降低,效率也更高。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圈更容易形成相互保险的会员圈,同时与大数据进行结合,可以设计出更多小而美的保险产品。德国Friendsurance保险公司、我国的抗癌公社等平台都可以值得借鉴。

3.大数据+消费金融

从美国的消费金融发展史看,Capital One是个典型的成功案例。Capital One成功抓住了大数据与消费金融结合的机会,通过test-and-learn的策略不断的进行大数据分析以及差异化的定价策略找到了高利润客户(高利润客户并不是指高坏账率的用户,也不是指优质的高收入客户,而是指20%保持较高欠款余额和持续缴纳利息的用户,也称为低风险循环借贷客户)。也就是把握大数据+消费金融的机会,Capital One资产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跻身财富世界500强。

而我国的大数据+ 消费金融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截止2015年,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已经超160万亿,其中主要是对公信贷,零售信贷占比较小。宏观政策、人口结构性变化、城镇化、消费观念的改变、互联网的加速发展,消费场景建立的便捷性提升,使得消费金融大有可为,过去传统金融机构在此领域也没有深耕,此领域相对于是一片蓝海。同时电商企业结合自身业务优势迅速推出的消费金融业务模式将更加丰富。

4.垂直领域供应链金融与产业资本融合

首先,供应链金融业务由于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能够获得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其次供应链金融与互联网结合之后,能够显著提升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的资金周转率、降低经营成本,提升核心企业的管理效率,对于产业资本而言有很大的驱动力;第三对于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通过互联网的供应链金融平台能解决信息对称问题,为中小企业信用提供依据。

传统模式下,银行主要查看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的财务报表,都是过去、静态的数据;而通过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动态数据得到了有效收集,使金融机构实时掌握了企业的经营情况,提高了决策的灵敏性,同时也打破了地域限制,更好地为核心企业上下游提供服务。

因而笔者认为,在2016年会有更多的产业资本会进入到供应链金融,垂直领域的深耕大有可为。

除了以上提到的四点,笔者认为互联网投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权益类产品设计应用、信用卡余额代偿业务、基于互联网的外汇结算业务等都有很大的机会,此次就不在本文中赘述了。